零基础也能写诗!解锁“写诗超能力”,用文字编织治愈时光!
你是否曾在某个清晨被窗外的鸟鸣触动心弦,或在深夜为路灯下飘落的枯叶感到一丝温柔?
其实,这些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瞬间,都是诗歌最天然的土壤。 别再觉得写诗是文人墨客的专属技能,今天就带你解锁“写诗超能力”,用最朴实的文字,搭建属于自己的心灵避难所。

一、诗歌没有标准答案,真诚就是“通关密码”
诗歌的门槛比你想象的低得多!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堆砌,也不必遵循复杂的格律。
就像日本诗人小林一茶的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它的手,搓它的脚呢”,用近乎白描的语言,将对生命的悲悯娓娓道来。
我们写诗,是为了把内心的情绪、生活的碎片,以独特的方式排列组合。
也许是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被子上的暖意,也许是猫咪打翻花盆的小插曲,这些真实的感受,就是诗歌最珍贵的素材。

二、三步写出你的第一首诗:从灵感碎片到诗意篇章
(一)捕捉生活的“小确幸”
灵感往往藏在生活的褶皱里。
准备一个“灵感口袋”(可以是手机备忘录、小本子),随时记录那些触动你的瞬间:雨后泥土的清香、孩子奔跑时飞扬的衣角、老唱片里流淌的旋律……
美国诗人玛丽·奥利弗曾说:“告诉我,你打算如何度过,你仅此一次的人生?”而我们的诗歌,正是对这个问题最温柔的回答。
(二)把句子“掰碎”分行
诗歌的独特美感,很大程度上来自分行带来的节奏感。试着把日常句子拆解重组,比如“窗外的樱花在风中轻轻摇晃”,可以写成:
窗外的樱花
在风中
轻轻摇晃
分行就像给文字按下了暂停键,让读者在阅读时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每个词语的重量。
(三)让情感自然流淌
不需要刻意追求押韵或对仗,让情绪带着文字自由生长。
就像现代诗人余秀华在《我爱你》中写的:“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直白的语言却饱含对生活的炽热与无奈。
你的诗歌可以是一句呢喃、一声叹息,甚至是一段没说完的话。

三、诗歌的“治愈魔法”:与自己对话的温柔仪式
写诗的过程,其实是与自己内心的深度对话。
当你把焦虑、喜悦、思念都变成文字,就像给情绪找到了一个出口。想象一下,在某个疲惫的夜晚,你写下“月光是洒落的碎银/我捡起一枚/听见星星在说悄悄话”,那些烦恼仿佛也被这浪漫的句子轻轻抚平。
更神奇的是,诗歌还能成为连接人与人的桥梁。
你写给春天的三行诗,或许能让陌生人在地铁上会心一笑;记录童年的短诗,可能唤起家人共同的温暖回忆。诗歌的力量,就在于它能用最柔软的方式,叩击心灵最深处。
所以,别再犹豫!现在就拿起笔(或打开手机),写下第一行。不必追求完美,也无需在意他人眼光。
记住,每一首诗都是一颗种子,当你把它种在纸面上,它就会在某个瞬间,绽放出只属于你的治愈光芒。愿你的生活,从此多一份诗意的温柔与力量。
写诗作画拍视频,太威猛了!AI还有什么不能做的?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早上看邻居老汪的朋友圈,得知他和其它几位诗人前天在大亚湾山海自在小区相聚,并写了同题诗。
阅读时发现最后一首的作者竟然是"AI"。
AI是谁?聚会者6人,这是第7首,显然AI不是聚会者。

正好,这几天我也碰到了AI。
我前些天去新疆回来后,写了几篇游记,发到微公号和头条后,自动转到了捆绑的百家号上。
没想到几天后,我的百家号上竟多了好几个与游记同题的视频。
细一看,作品上挂有AI标记。
深入了解,才知道这是百家号后台以人工智能弄出来的视频作品,却又以我的名义自动发出来。

这真的让我惊讶了。
人工智能已经威猛到了这个程度?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它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虽然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以现在的技术来说,已经可以象人一样写诗、作文、绘画。
它的原理其实就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将一篇文章、一个标题、甚至一个想法,通过巨量的搜索、匹配合适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镜头等,使其变成你想要的成品。

比如将我的游记变成一段准确表现文章内容的视频。
看起来跟我自己拍摄的视频相仿佛,甚至让我无法解释这不是自己拍摄或编辑的。
当然,细看还是能看得出来的,毕竟搜索匹配而来的视频素材跟现实不一样。比如大量无人机拍摄的镜头,显然不是作者原创的。

从上面老汪他们作的同题诗来看,我甚至看不出AI写的诗与其它人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最多有些文字还有修改的必要,或者说AI的诗眼还不够准确。
更厉害的是,据说有软件可以根据你文字描述的场景,制作出完整的一幅画来,供你进一步修改调整,获得你想要的理想画作。
至于按你的视频内容进行文字显示或配音那更不在话下。
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或许,还将是非常吃香的一项技能,甚至能影响到人类的职业构成和职业规范。
因为有太多事,可以叫AI做就行了。

前段时间,流行过元宇宙。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个AI就是元宇宙的一个表现形式。
我当时对元宇宙作过一番分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k2MTAyNg==&mid=2651517500&idx=1&sn=49eb48f2f48cd9695305cc98f0c8a01d&chksm=8b668711bc110e075170498942ee2736c7d23b837234f22a8328512d12f0db4486a9ae78476f#rd),认为:
“元宇宙的技术再厉害,也只是实现人们满足空虚心灵的一种玩法,代替不了对生产工艺、生活质量、产品开发、解决科学难题的社会进步。
元宇宙平台越厉害,技术越进步,对现实生活的牵扯就越激烈。
就象鸦片发展到毒品的无限种形态,需要的技术当然越精湛。
但最终就是社会道德和文化的无限沦丧。”
现在来再看,我这个观点在继续肯定的同时,也可能值得适当修正!
一方面,智能技术越发达,对人类社会的改变越嘈杂。
人的世界规范是有滞后性的,它肯定跟不上资本主导下的人工智能发展。
比如通过大数据将我的文章自动弄成一段视频,使用的肯定是别人拍摄的素材,显然这是一种侵权。
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确实可以代替人的某些功能,给人的需求植入科学的能量,解决人的技能不足和物资上、时间上的损耗。省事很多。
就看人类如何制约和规范了。

据说,2021年9月25日,为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我国已经发布了一个《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旨在将伦理道德融入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为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相关机构等提供伦理指引。
《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提出在提供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时,应充分尊重和帮助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替代方案。同时要保障人类拥有充分自主决策权,确保人工智能始终处于人类控制之下。
提出了增进人类福祉、促进公平公正、保护隐私安全、确保可控可信、强化责任担当、提升伦理素养6项基本伦理要求。
比如人工智能各类活动应保护隐私安全,充分尊重个人信息知情、同意等权利,保障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不得损害个人合法数据权益,不得以窃取、篡改、泄露等方式非法收集利用个人信息,不得侵害个人隐私权。要保障人类拥有充分自主决策权,有权选择是否接受人工智能提供的服务、有权随时退出与人工智能的交互、有权随时中止人工智能系统的运行,确保人工智能始终处于人类控制之下。
不过,这目前只是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的,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权威机构层面上。
但愿在不久的将来,国家会正式出台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明确规范。
总之,AI已经是一个我们身边的无形无影却又真实的存在。
这是一个怪物,我们可不能无视。
相关问答
学写诗怎么写的压韵意思又通顺?_作业帮
学写诗怎么写的压韵意思又通顺?题目学写诗怎么写的压韵意思又通顺?答案解析解答一首先更正一点,诗不是学好的,而是练好的.要想写好诗,丰富的阅历、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