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力好科技有限公司 三十年跨越蜕变 五金锁具大咖共论产业升级和品牌出海

用户投稿 1 0

三十年跨越蜕变 五金锁具大咖共论产业升级和品牌出海

来源:环球网

5月27日,内联外拓——赋能温州锁具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温州市五金商会成立30周年庆典于温州成功举办。温州作为中国五金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在政府推动、行业企业和商会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形成了从传统五金到智能锁具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球五金行业的创新高地。

广东力好科技有限公司 三十年跨越蜕变 五金锁具大咖共论产业升级和品牌出海

广东力好科技有限公司 三十年跨越蜕变 五金锁具大咖共论产业升级和品牌出海

论坛高峰对话环节,西玛五金董事长王小波、凯迪仕总裁苏志勇、汇泰龙总裁陈鸿填、TATA木门副总裁张岩及马来西亚专业锁匠公会会长李泰安,围绕产业升级、品牌建设与出海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论坛对话由环球网家居主编周佳主持。

广东力好科技有限公司 三十年跨越蜕变 五金锁具大咖共论产业升级和品牌出海

广东力好科技有限公司 三十年跨越蜕变 五金锁具大咖共论产业升级和品牌出海

从小作坊到产业集群 聚焦三十年转型之路

三十年来,温州五金产业完成了从小作坊到产业集群的跨越式蜕变,作为亲历者,与会嘉宾分享了其深度观察。

西玛五金董事长王小波认为,温州五金产业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产业集群效应显著,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高效,极大降低了成本;二是品牌建设与技术创新持续突破,从贴牌代工迈向自主品牌,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附加值,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升级;三是销售网络布局广泛,不仅在国内市场渗透力强,更在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广东力好科技有限公司 三十年跨越蜕变 五金锁具大咖共论产业升级和品牌出海

西玛五金董事长王小波

凯迪仕品牌创始人、总裁苏志勇指出,作为总部位于深圳、根植温州的五金企业,凯迪仕多年来深度参与两地市场,对各自产业特质有着切身体会。他表示,温州在五金制造基础方面具备显著优势,长期受益于成熟的产业链与成本控制能力;而广东五金产业则在科技赋能和系统集成等方面更具前沿优势,两地优势互补。

广东力好科技有限公司 三十年跨越蜕变 五金锁具大咖共论产业升级和品牌出海

凯迪仕品牌创始人、总裁苏志勇

广东汇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鸿填表示,三十多年前曾与温州五金企业有过合作,如今重新携手,感触尤深。他指出,温州五金在用料、工艺与功能创新方面进步显著,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体现出温州五金企业在强化内功方面的韧性与进取,也促使越来越多品牌愿意展开深度合作。”

TATA木门副总裁张岩则从木门企业的视角出发,谈及温州五金产业的升级对下游企业带来的价值。他指出,TATA五金事业部成立以来,销售额从百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4亿元,年均为集团贡献数千万元利润。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与一批优秀五金企业深度协同、长期合作的结果。并表示,TATA木门选择合作伙伴看重三点:一有审美,二有研发能力,三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双方深度协同,推动产品创新与消费价值提升。

谈及海外市场如何看待温州五金产业,马来西亚专业锁匠公会会长李泰安表示,马来西亚市场高度重视品质与规范,温州五金企业要出海,就要做好国际认证,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在细节把控上赢得信任,并从OEM迈向品牌化。期待更多中国五金企业走出去,提升全球影响力。

从产品升级到品牌跃升 持续向高端迈进

伴随温州五金产业升级,众多企业在美学设计、品质管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并持续发力品牌建设、向高端迈进。

西玛五金董事长王小波分享了品牌打造的实践经验。他表示,成立25年来,西玛五金聚焦“颜值美、细节美、体验美”三重价值,以设计创新、精工制造、智能交互不断提升产品力,与产业集群优势共振,坚定走高端美学五金之路。

凯迪仕品牌创始人、总裁苏志勇指出,打造五金C端品牌并非易事,关键在于“在对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始终坚持长期主义。凯迪仕选择沉下心来做研发、打磨产品,实现质量和体验的双重突破。他强调,产品是品牌最强有力的表达,唯有“耐得住寂寞、舍得投入”,坚持技术、品质与审美并重,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品牌之路。

广东汇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鸿填分享道,多年来坚持品牌建设,不仅增强了用户信任,也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他强调,五金作为家装中高频使用却低关注的产品,更需要品牌赋能来增强用户信任。如今,若没有品牌支撑,即便品质与价格具备优势,也难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广东力好科技有限公司 三十年跨越蜕变 五金锁具大咖共论产业升级和品牌出海

广东汇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鸿填

TATA木门副总裁张岩分享了五金产品如何为木门企业创造更大价值。他表示,如今,五金成为木门行业新的增长点,源于价值思维的跃迁。TATA木门以用户为核心,将五金与门墙系统深度融合,提升整体美感与附加值,以小投入撬动大价值。未来将继续与优质供应链伙伴深度协同,共同打磨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广东力好科技有限公司 三十年跨越蜕变 五金锁具大咖共论产业升级和品牌出海

TATA木门副总裁张岩

布局品牌“出海” 实现韧性增长

经过三十年的锤炼与积累,温州五金已成长为具备全球供应能力的产业力量。如今,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融入当地市场、满足多元需求、讲好品牌故事。

马来西亚专业锁匠公会会长李泰安表示,由于地理位置关系,马来西亚与广东往来频繁,而温州企业因距离较远,接触相对较少。希望未来有更多温州企业走出去,加强交流与展示,让更多高品质、重细节、有价值感的五金产品为海外市场所认知与接受。

广东力好科技有限公司 三十年跨越蜕变 五金锁具大咖共论产业升级和品牌出海

马来西亚专业锁匠公会会长李泰安

TATA木门副总裁张岩则提出,产品进入海外市场常因“标准差异”面临水土不服的挑战。他认为,出海不仅是产品的输出,更是理念与标准的适配,企业应积极拥抱海外市场,同时也要心怀敬畏,真正理解和尊重不同市场的规范与偏好,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国际化路径。

广东汇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鸿填以“中餐与西餐”的比喻形象阐释中外需求差异:国内用户讲究的是“精致搭配”,而海外用户更注重“简洁实用”。因此,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不能简单复制国内经验,而应针对海外文化和消费偏好,做出精准响应。近年来,汇泰龙积极布局海外本地化推广,逐步探索出一条更契合品牌长期发展的出海路径。

凯迪仕品牌创始人、总裁苏志勇分享了品牌出海的经验。他表示,凯迪仕近年来在马来西亚和非洲市场表现突出,尤其在马来西亚已建立起较强的品牌影响力。他强调,出海不仅要尊重和融入当地文化,还需与本地优秀合作伙伴携手共赢,而非“单打独斗”。在他看来,五金企业若想真正实现出海突破,必须共享资源、凝聚合力,依托行业协会等平台,探索更具协同力的出海路径。

西玛五金董事长王小波表示,西玛正加速筹划品牌出海战略,计划通过本地合作伙伴实现文化适配、市场定位与营销落地。他强调,出海必须是品牌出海,而非单纯的产品输出,将以重要展会为起点,推动西玛美学五金的国际化拓展。

从产业链的发展完善,到品牌意识的日益觉醒,再到全球化视野的打开,“三十而立”的温州锁具产业正站在新一轮发展的十字路口。此次论坛不仅展现了产业的韧性与活力,也为未来发展凝聚了共识——唯有坚持产品为本、品牌为魂、开放为势,方能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锻造韧性,并从容站上更广阔的全球舞台。

数据资源“大摸底”:新增人工智能、大模型、低空经济等热点领域指标

在首次调查基础上,新增人工智能、大模型、低空经济等热点领域指标——

数据资源“大摸底”

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41.06泽字节(ZB),相当于拍摄1300多万部《哪吒2》这样的高复杂度3D动画电影——近日,《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对外发布,亮出全国数据资源“家底”。

此次调查展现了当前中国数据资源怎样的发展现状?数据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和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如何?

数据生产总量首次突破40ZB

对全国数据资源进行“大摸底”,这是第二次。

据介绍,2024年,国家数据局联合相关部门首次开展全国数据资源调查,对数据资源进行摸底。2025年2月,本年度全国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启动,历时近1个月完成,并于4月29日对外发布《报告》。

相较于第一次,今年的调查有哪些不同?有什么新发现?

全国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组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年度调查在上年度数据规模、开发利用和应用情况等指标基础上,新增人工智能、大模型、低空经济等热点领域调查指标,并对数据资源地区、行业分布情况做了分析测算。

看数据总量,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首次突破40ZB,达到41.06ZB,同比增长25%,增速较去年提高2.56个百分点。人均数据生产量约为31.31太字节(TB),相当于1万多部高清电影,同比增长25.17%,数据生产总量和人均产量实现同步跃升。

看算力布局,2024年,全国算力总规模达到28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智能算力规模达90EFLOPS,占比提升至32%,为海量数据计算提供智能底座。其中,中央企业算力规模增长近3倍,智能算力占比为40.22%;数据技术企业算力规模同比增长近1倍,智能算力占比为43.63%。

看新增指标,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用于开发、训练和推理的数据量同比增长40.95%。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智能设备数据增速位居前列,分别为51.43%、29.28%。无人机应用范围快速拓展,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低空经济和机器人数据生产量增速超过30%。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蒋艳表示,我国数据要素化进入新阶段,数据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从今年的调查看,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大模型等智能化应用,推动了全社会数据增长,这类数据量占比超四成;另一方面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领域的数据生产量虽然不高,但增速超过30%,成为新的增长点。

区域和行业分布集中度高

全国数据资源规模优势持续扩大,各地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根据《报告》,经济大省数据资源集聚效应明显,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6个省份数据生产量占全国比重达57.45%。东部地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活跃,北京、上海企业人工智能投入平均水平位居全国前二,浙江应用大模型的企业比例位居第一。

“山东是经济大省、工业大省,有着海量的数据资源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山东省大数据局局长王健说,近年来,山东强化工作统筹、深化数据共享、创新场景应用,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开放数林指数”位居全国第一。

根据山东省发布的数据,山东获批全国工业品主数据标准建设试点,2024年遴选29个试点县(市、区)的特色细分行业,全面开展试点工作,试点行业数量居全国第一;形成245个产品主数据标准,约占全国总量30%;全省重点监测范围内大数据企业超900家,2024年营收突破2600亿元;建成全国首个海洋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交易额超1500万元。王健说,山东还将着力加强数据源头供给,开展公共数据汇聚行动,将各级各部门数据汇聚至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挖好数据要素这座“富矿”。

蒋艳表示,从全国看,数据资源向东部地区聚集,江苏、广东的企业数字化投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1倍,也为区域数据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区域发展有差异,行业分布也存在集中度较高的情况。

国际数据公司(IDC)今年5月发布中国金融云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下半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5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业内人士分析,金融业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极为丰富,数据生产量长期以来稳居各行业前列,相关市场规模近年也在不断增加,数据交易规模占总体比重超过30%,成为最大的细分行业数据交易市场。

全国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组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加速,制造、金融、交通物流行业数据生产总量领先其他行业,金融、采矿、交通物流行业企业平均数据生产量位居前三。交通物流、电力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活跃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78.24%、75.83%。

唤醒更多“沉睡数据”

有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是关键。在第一次全国数据资源调查中,调查组发现我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场景优势潜力亟需释放。

蒋艳表示,2023年,全国新增数据存储量为0.95 ZB,生产总量中仅有2.9%的数据被保存,由于海量数据复用价值较低,大部分过程类数据产生后即被丢弃或覆盖。数据存而未用现象较为突出,企业一年未使用的数据占比约四成,数据加工能力不足导致大量数据价值被低估、难以挖掘复用。

如今,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有没有新变化?

“在本年度调查中,我们看到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活跃度稳步提升。”全国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组有关负责人说,公共数据资源供给和企业用数需求双向拉动,企业加快应用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进入加速期。

一方面,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根据《报告》,2024年,全国地市级以上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量增长7.5%,开放的数据量增长7.1%;超六成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启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

另一方面,企业用数活力逐步提升。2024年,存储数据中活跃数据总量同比提升22.73%,活跃数据总量占存储数据总量62.04%;约66%的行业龙头企业和30%的数据技术企业购买过数据;利用大模型的数据技术企业和数据应用企业数量分别增长57.21%、37.14%;数据技术企业积极推动数据集建设,高质量数据集数量增速达27.4%。

此次《报告》预测,全国数据生产总量将保持增长态势,2025年有望突破50ZB,无人驾驶、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数据资源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数据资源流通利用将进入加速期,数据治理、数据标注、数据智能等相关企业迎来发展机遇期,信息技术服务商加速向数据运营服务商转型,数据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将大幅提升,催生一批数智应用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企业数据价值挖掘重心从服务自身数字化转型向数据要素化、市场化拓展,数据跨主体流通、跨行业应用、跨场景赋能的乘数效应加速释放。

随着数据资源规模优势持续扩大,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进程进一步提速,更多“沉睡数据”有望被唤醒。专家分析,作为全球首个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的国家,中国已初步构建起门类齐全的数据产业链。截至目前,全国数据领域相关企业超19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超2万亿元。按照2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测算,2030年中国数据产业规模将达7.5万亿元。(记者 邱海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问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