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人牛皮灯影子戏《中卫人的粉色回忆》
#青春回忆杀#
中卫人称皮影戏为“牛皮灯影子戏”,旧时曾在卫宁、海原一带流行,颇负盛名。
皮影戏发源于西汉时期的陕西华县(古华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汉武帝最宠爱的李夫人去世,汉武帝寝食不安,整天打不起精神。有一天,一个叫少翁的人,用兽皮剪成李夫人的形象,在布帐后用灯光射,影像极像李夫人,得汉武帝欣喜,重赏少翁。
又据民间传说,皮影戏的产生与佛教文化有密切的关联。民谚云:“影戏本是圣佛留,未从上台灯打头。大锣好比开山斧,劈开三教与九流。”至今,皮影戏班仍供奉观世音像,把皮影戏的剧本叫做“卷”,唱戏影称“宣卷”,演出用的油灯 叫做“海灯”(供佛用的灯),皮影艺人称为“师父”,皮影人物的面部造型全脱胎 于佛像。生、旦角色仿照庙堂观音像而制,净角取庙堂关公塑像的造型。
皮影戏在唐代盛行,到宋代,皮影戏在开封、杭州等地流行。从元代起, 皮影戏开始在缅甸、土耳其等亚洲国家流传。
明清时期,皮影随道情戏传入中卫、中宁、海原。20世纪50年代前后,中卫有十几家皮影戏班活跃在山川大地上。皮影戏按古装戏剧人物刻画,生、末、 净、旦、丑齐备。耍影子的亮布最早用毛头纸糊,后改用白市布、白的确良布 制作,长约2.33米,宽约1.27米,油灯一盏。文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笛子、 唢呐等,武乐有干鼓、爆鼓、钹、开锣、梆子等。演员由文、武乐队人员兼任,其 中一人耍主线。演出的剧目大都是传统民间戏和历史戏,如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三休樊梨花、劈山救母、金沙滩、苦节图、王翦平六国、孙膑坐洞、封神演义、薛刚反唐、罗通扫北、三侠五义、大小八义等剧目。表演时,由一人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 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皮影戏的白帐幕上,虽然 舞动的都是平面偶人之影,但其音乐与唱腔却能使人情绪起伏。喜可让人心 舒气爽,悲能催人泪下。表演者除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外,还要密切配合 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皮影戏的演出场地不限,加之设施、道具简易,故行动方便,随处可演。一个皮影戏班一般有5~7人,但戏班中必须有一位能唱旦角的主角撑台,以 秦腔、眉户、道情等曲目为主,现代题材也演。开演前表演者要沐浴更衣,燃 香供拜孔子像,敬牛王马神、福禄财神等,含有辟邪图吉利之意。演出的内容 以符合大众化口味的题材为主,“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伴”, 赞孝子贤孙,挞贪官污吏,演落难求生中状元,唱小姐私订终身后花园 观之痛快淋漓。
在众多的皮影戏班和艺人中,名气大、表演技艺高者当数中卫香山乡崾岘子的刘玉贵,东关的韩生金,白桥的韩生寿、韩云亭,九塘的郝连贵,李嘴的李金寿,宣和的陶生智、王学智、张振家,何营的严开山,香山深井的惠煦,以及中宁贺家湾的何万宝,恩和的李生林,鸣沙的李敬孝,渠口的刘兴明,海原杨郎的德瑞、张治善和关庄的毕仲原、史禄仁等艺人和皮影戏班,遍布中卫山川城乡。最为有名的是刘玉贵,人称刘家牤娃子(方言,指人憨厚老实), 双手能牵40条线,使8匹马同时对开作战。平时带领着两个人,常年背一把 三弦、一把唢呐和道情渔鼓,走乡串户,到处演唱。婚丧嫁娶赶场子演出,靠 此维持生活。刘玉贵技艺高超,但嗓子不好,唱腔与表演不相配,故每要与他 人搭班。还有李敬孝,原籍中卫,后落户中宁鸣沙,右手仅存拇指和小指,外号,“李没手子”。他身怀绝技,双手七指能同时耍八匹马,同时还能拉一手好 板胡。李生林连耍带唱,生、末、净、旦、丑,样样皆会,且唱啥像啥,人称“双咽喉子”。还有詹大个子与女儿常年四季在农村集市摆摊设场,詹大个子边耍线、弹三弦,边演唱,他的女儿一手敲小碰铃、一手击渔鼓,表演精彩纷呈。
中卫皮影戏班多以家族经营,或与人搭班组台。每当夏收或秋收后,走 村串巷,进行演出,或在庙会期间演出,遇到婚丧嫁娶也会应邀前往演出。
1963年10月,宁夏举办全区皮影大赛,刘玉贵获得一等奖。1979—1995年前,宣和镇严开山曾组织皮影戏班演出,后又组织业余剧团在当地及宁夏周 边地区演出,深受群众欢迎。2004年中卫成立地级市以后,加强对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工作,县、区有些皮影戏班逐渐恢复。2009年,海原县皮影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扩展项目。2013年至2019年,沙坡头 区皮影戏班的严开山、严居锁(已故)、严来山、严居海、王立国,海原县皮影 戏班的黄元春、魏善义,中宁县的侯氏皮影戏班的侯志祥等人,先后被列为 中卫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五一逃离人海!感受沙漠星空下的极致浪漫
遗落在大漠的“火星营地”
宁夏中卫,一座被黄河滋养的西北小城,却藏着中国最像“外星球”的秘境——腾格里沙漠。这里没有钢筋森林的压迫感,只有连绵的沙丘如凝固的金色海浪,与天空的湛蓝在远方交融。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将古老的北长滩村揽入怀中,黄土夯筑的房屋、斑驳的烽火台,仿佛《山海情》里的故事仍在风中低语。

宁夏腾格里沙漠
在沙丘与银河间寻找自由
沙漠徒步,穿越《沙丘》
从腾格里沙漠边缘出发,徒步5公里,脚下的细沙在阳光下闪烁,每一步都仿佛踏在金色的波浪上。傍晚爬上沙丘顶端,等一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风掠过耳畔,天地间只剩你与自然的对话。

沙漠骆驼
星空露营:枕着银河入眠
夜幕降临,沙漠褪去燥热,化作一片温柔的暗金色。躺在营地帐篷外,抬头便是璀璨的银河,流星偶尔划过,仿佛触手可及。清晨被悠远的驼铃声唤醒,沙丘的轮廓在晨光中镀上一层金边,恍如隔世。

徒步沙漠
北长滩村:黄河岸边的时光胶囊
这个因《山海情》爆红的古村落,至今保留着夯土墙、木栅栏和驴拉磨的原始生活。老人在门廊下编草筐,孩童在黄河边嬉水,时间仿佛停滞在上世纪。村口的百年梨树花开如雪,与浑浊的黄河水形成一幅粗犷的水墨画。

塞上风情与舌尖狂欢
舌尖上的沙漠:一碗中卫蒿子面,面条筋道,汤头鲜香,配一瓣生蒜,西北人的豪爽尽在其中。夜市上的烤羊蹄、黄河鲤鱼更是不可错过,咬一口满嘴油香,瞬间治愈徒步的疲惫。

蒿子面
非遗传承:村里的老人会教你用红柳编筐,或用黄河泥捏制粗陶,这些手艺已流传数百年,每一道纹路都是人与自然的默契。
沙漠生存法则
防晒!防晒!防晒!沙漠紫外线极强,墨镜、面巾、高倍防晒霜缺一不可,建议穿防风外套,既能防晒又能抵御夜间低温。
- 慎选露营装备:沙漠温差大,普通帐篷夜间可能漏风,建议选择专业营地,提供防风帐篷和睡袋(人均约300元/晚)。
- 交通避雷:中卫市区到沙漠无直达公交,提前联系营地包车(约150元/车),或租车自驾,沿途可随时停下拍公路大片。

沙漠样貌
中卫的沙漠,不是用来打卡的。它教你在荒芜中看见生命的韧性,在寂静中听见内心的声音。这个五一,逃离人潮,让风沙雕刻记忆,让星空治愈焦虑——旅行最美的意义,莫过于此。
沙漠夜晚的星空:

相关问答
直播时被人录屏且剪辑成走光视频,并且在一些聊天软件上进行...
法律咨询直播时被人录屏且剪辑成走光视频,并且在一些聊天软件上进行传播互联网纠纷2022-11-2500:40:57遭遇法律难题?点击为您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咨询共有2位律师...